中小企业四川网

解读2020年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民营经济走出V形曲线

发布来源: 四川日报
浏览量:1740
标签:
 从2019年末到2020年末,我省民营经济走出一条“V”形曲线。

据省民营办形成的2020年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经历了一季度探底(-5.8%)、二季度降幅大幅收窄(-1.3%)、三季度恢复正增长(1.1%)后,最终实现全年增速进一步扩大(2.9%),增加值达26532.93亿元。“民营经济贡献了46.4%的投资、54.6%的GDP、66.64%的税收、91.31%的新增就业以及97.46%的市场主体,为稳住全省经济基本盘作出贡献。”省民营办相关负责人说。

这条“V”形曲线是如何实现的?

亮点

市场活力强 8个市(州)增加值达千亿规模

摊开这份成绩单,不难发现,“农业多贡献、工业挑大梁、投资唱主角、消费促升级”的思路贯穿始终,政策撬动作用明显。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表现突出,民营经济增加值1889.6亿元,同比增长6.4%;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3059.25亿元,同比增长2.9%;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1584.08亿元,同比增长2.3%。

从区域看,8个市(州)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千亿规模,成都、绵阳、宜宾位列前三;21个市(州)均实现正增长,雅安、宜宾增速并列第一,广元第三;16个市(州)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我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遂宁、绵阳以及达州分列前三。民营经济发展指数方面,成都、达州以及宜宾名列前三。

“2020年,达州民营经济发展指数列全省第二位,提振了达州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达州市民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出台各种纾困惠企政策,从要素保障、融资需求、人才培育等方面为民营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构建民营经济发展监测和评价体系,目标明确、精准发力,效果显著。

截至2020年12月末,我省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26.59万户,占全部新增市场主体数的98.21%,增长率及占比均超上年。其中,个体工商户新增86.75万户,占68.53%。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分析,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应对疫情出台诸多支持个人创业的政策措施,很多人加入创业“大军”;新经济蓬勃发展,出现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很适合个体工商户。

“市场主体平稳增长,成长型企业表现活跃,说明民营经济发展动能强劲,创新创业保持了较大活力。”省民营办相关负责人认为。

龙头企业表现也很抢眼。我省12家民营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全省民营上市公司达到78家,年度新增4家,10家企业入选“2020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4家企业入选“2020年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研究员袁正表示,我省开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政务服务质效提升等专项行动,优化了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3月3日,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成为国内智能微投第一股。“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我深刻感受到成都的民营经济发展思路非常正确,营商环境非常好。”公司董事长钟波如是说。

支撑

融资难逐步缓解 减税降费力度加大

去年受疫情影响,巴中天越酒店有限公司不仅错过了春节盈利的高峰期,此后3个月也处于半停业状态,亏损严重。“多亏市里的金融顾问、银行上门服务,制定专门的扶持方案,给了我们5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缓解了燃眉之急。”企业负责人表示。

2020年,全省应对疫情下大力“保市场主体”,推出了“战疫贷”“稳保贷”“金融甘露计划”等产品和行动。截至2020年12月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增长8.47%,达到11710.79亿元,占贷款总余额的16.48%。
减税降费、降低成本效果显现。“一系列暖企政策落地实施,让企业享受到了真正的实惠。”四川中雅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以电价来说,各项优惠政策叠加,2020年累计为企业减少电费支出上千万元。泸州长江机械
有限公司享受单位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费减免政策,累计减免金额657.78万元。

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民营经济税收减免1306.9亿元,同比增长30.43%;落实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企业减负近650亿元;通过精准电价政策、阶段性用电用气用水政策等,帮助企业降低用电用气用水成本约55亿元;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微企业金额1437.08亿元,同比增长33.59%。

“去年我们走访了川商总会,召开座谈会了解中小民营企业亟待解决的需求。”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疫情期间,四川税务系统落实“税十条”,为民营企业筹集资金,减免、延期税费,缓解企业资金问题。同时,在尽可能满足企业涉税需求外,还为企业捐赠防疫物资、义务招工等,助其复工复产。

今年1月,省民营办抽样调查绵阳、宜宾、达州的198户民营企业,半数以上已走出疫情困境,信心逐渐提升。

去年,省民营办组织川商总会通过对以川商为主的民营企业进行三次调研,发现企业面临复工难、资金难、减损难等问题。对此,企业纷纷通过降本提效、下调目标的方式来减损自救。“第一次调研时,不少中小企业认为自己活不过3个月;5月第二次调研,企业家全年信心指数持续回暖,投资需求正在逐步释放,有七成到八成企业认为能活下去;9月第三次调研更发现,企业家对市场形势及发展趋势充满信心,绝大部分企业家认为不仅能活过
2020年,在2021年还会更好。”川商总会执行秘书长唐俊说。

培育

加快形成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省民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2020年我省民营经济出现“五降一低”——与上年相比,增加值增速下降、占比下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民间投资增速下降、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下降、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低于我省GDP增速。“这客观反映出民营经济受疫情冲击更大,脆弱性更大。这与我省民营经济受市场波动影响大,要素保障能力较差,供应链稳定性较差有关。”

2020年南充民间投资增速达24%,位列全省第一。在南充市民营办相关负责人看来,从“敢”到“想”,由“想”及“善”,积累了多措并举促进民间投资的经验。“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公平竞争体系,让企业敢投资;围绕产业体系,做好投资项目推介,让企业想投资;强化要素保障,降本增效让利社会,让企业善投资。”

如何挖掘消费潜力,培育民营经济新增长点?“要加强需求侧管理,借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提升消费能级。”袁正建议,持续推进新消费场景建设,发展“数字经济”“夜间经济”“赛事经济”“宅经济”等新消费业态,拓展信息化消费服务,培育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消费模式。唐俊也认为,民营企业要从国家重大战略中寻找机遇,“譬如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机遇,补齐‘循环链条’。”

民营企业外贸参与度不理想。“这说明我省外向型民营经济比较薄弱,与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偏向农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行业,出口导向的制造业缺乏竞争力有关。”商务厅对外贸易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从产业、市场以及新途径三方面进行加强,“要选定活跃度强的产业和区域,进行定向外贸拓展,提升产品附加值。民营企业由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寻求订单、机遇方面容易遇到困难,因此要鼓励它们参加国内举办的国际性展会以及线上拓展活动,从而打开渠道市场。此外,要鼓励它们设立境外服务网点,多多了解境外资讯以及相关市场情况,从而巩固市场份额。”

面对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民营企业如何抢抓机遇做大做强?川商总会会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建议,通过实施组织再造,实现数字化转型,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挑选一部分行业龙头企业,作为典型样板进行扶持和推广;加快建设各级大数据中心,搭建统一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撑平台;支持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研发,提升供给侧支撑服务能力。”

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省民营办相关负责人还建议,适当延续纾困政策,提升民营经济扶持精准度,有效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全面深化实施民营企业雁阵培育五年行动计划和民营企业家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形成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记者 宁宁)
  • 下一篇:暂无
  • 上一篇:暂无
 
热门政策解读
相关政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