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举行“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罗延枫主持发布会,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高飞、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王玉玲、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张为忠出席,介绍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政策落实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文字实录。
人民银行办公厅副主任 罗延枫: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六稳”“六保”工作的决策部署,果断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千方百计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平稳发展。在这个过程之中,人民银行系统和各金融机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为了向社会更好地介绍人民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工作情况,我们将举办“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人民银行系统分支行、相关单位和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与媒体交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解读政策、推广经验、凝心聚力、提振信心,更好地为稳企业、保就业贡献金融力量。
今天是我们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主题是“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进展情况及成效”。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高飞先生,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王玉玲女士,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先生,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张为忠先生参加发布会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请金融市场司高飞副司长介绍情况。
金融市场司副司长 高飞: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就近一段时间金融系统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总体工作情况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决策部署,切实履行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牵头责任。5月11日,易纲行长主持召开全系统电视会议,专题部署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6月份以来,潘功胜副行长、刘国强副行长分别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统筹金融系统力量,持续加大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力争做到在政策层面上点面结合、综合施策,同时也兼顾长远的机制建设。
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今年以来,三次降准,释放了1.75万亿的长期流动性。同时灵活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促进市场整体利率稳中有降。
二是持续释放LPR改革红利,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的操作利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行,同时启动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推动降低存量贷款利率。
三是用好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先后出台了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和1.5万亿元的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全力支持运行保证。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延期还本付息以及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
四是拓宽各类主体的融资渠道。支持国债、地方政府债和专项债券顺利低成本发行。设立公司信用债的绿色发行通道,扩大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发展供应链金融,支持各类供应链平台接入相关的票据平台。发布《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支持中小微企业通过标准化票据融资。
五是强化政策的协调联动。联合银保监会等八部委出台了《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优化银行的内部政策安排,完善地方融资环境,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同时印发了《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指引》。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和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方面,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做了大量工作,加大了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同时也创新了很多有效的典型经验做法。
在金融系统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及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之下,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政策初见成效,总体上实现了融资服务“量增、面扩、价降”,市场主体经营状况趋于向好。一是贷款的覆盖面明显提升。7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7万亿元,同比增长27.5%,连续5个月创有统计以来的新高;前7个月增加2.2万亿元,同比多增8810亿元,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007万户,同比增长21.7%。二是信用贷款、首贷占比持续提升。7月末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17%,比上年末提高了3.8个百分点,前7个月新增首贷户超过167万户,占新发放贷款户数的16%,较上年末高了10多个百分点。三是贷款利率持续下降。7月份新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27%,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91个百分点。四是重点领域行业贷款快速增长。7月末单户授信10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中,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贷款余额3.5万亿元,占比68%;前7个月增加了4272亿元,占比63%,有力地推动了稳企业、保就业。此外,外贸行业有贷户数和贷款余额也分别较4月末增长了76.5%和27.5%。五是债券市场融资作用提升。前7个月,共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7.1万亿元,净融资3.4万亿元,同比多增1.7万亿元,其中大家关注的民营企业发债4762亿元,同比增长47.9%,债券的发行和净融资规模都创近三年的新高。此外,还支持25家商业银行发行小微金融债券2789亿元。六是市场主体经营状况总体改善。据了解,7月末全国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3亿家,较上年末增加约900万家。以上是面上的数据。
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也取得了积极进展,比如说再贷款和再贴现方面,3000亿专项再贷款已经基本投放完毕,支持了防疫保供企业7600余家。1.5万亿再贷款、再贴现已经投放超过了1万亿元,支持企业超过140万户。从两个直达工具的进展情况看,6-7月份已经对50.6万家企业的1.44万亿到期贷款本金实施延期,其中普惠小微贷款本金延期4126亿元;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6万亿元,同比多发放5017亿元。从重点企业融资对接看,经过各分行、发改、工信部门以及各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据不完全统计,走访对接了10.4万家重点企业,有4.5万家企业获贷1.6万亿元,带动稳定了企业就业1154万人。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效地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平稳健康发展。
罗延枫:下面请王玉玲行长介绍情况。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 王玉玲:湖北这次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一直以来是人民银行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的重点关注地区。按照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部署,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依托“金融稳保百千万”专项行动,初步探索推出了“1+2+3+4”的工作体系。
“1”是制定“金融稳保百千万”工作方案,在省级层面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副省长牵头组织统一协调推动,各金融部门均成立了由一把手负责的工作专班具体推动落实。
“2”是聚焦两项稳保重点名单,一份重点名单是“光芯屏端网”等产业龙头企业,第二份重点名单是1000家以上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目前大概有1118家企业进入这两份名单,现在的对接率已经达到了84.7%,其中对543家企业发放了贷款。还有对受到疫情影响但符合支持条件的2.8万余户的小微企业纳入普惠保障的范畴,组织金融机构发放普惠小微贷款。
“3”是用好三套稳保工具。一是落实中央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金融政策,这个政策里面包括先期人民银行出台的一些支持政策,还有后期中央专门制定的支持湖北恢复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二是用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目前我们已经促成3556亿元的贷款本息延期,惠及28.2万户的企业,支持金融机构发放信用贷款52.9亿元,惠及普惠小微企业2万户。三是加强配套的保障措施,包括减税降费和减租,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对普惠小微企业首次贷款实施财政奖补。
“4”是建立四项稳保机制,包括建立监测评估机制、设立融资对接台账,“日监测、周调度、月通报”,及时进行提示;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依托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推动信息共享、融资担保和风险分担等重要事项;第三项机制是建立督导考评机制,将稳企业、保就业的相关指标纳入“湖北金融信用市州县”考评;最后一个机制就是建立名单动态管理机制,跟踪监测企业的经营状态,防范金融风险。
相关数据显示,7月末湖北省各项贷款余额是5.7万亿,同比增长了12.8%,自3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同比多增。其中,企业贷款新增3247亿,占全部贷款增量的68%,同比提高了6.1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是4386亿,同比增长23.9%,支持市场主体68.8万户,较年初增加了8.5万户。制造业贷款的余额同比增长25.2%,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84%,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的占比达到了30.7%,同比增长24.7%。对5.6万户的企业首次发放贷款1189亿元,对1.3万户的企业贷款进行了无还本续贷,涉及金额是239.8亿元。7月当月,湖北全省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平均利率是4.53%,同比下降0.81个百分点,较年初下降0.69个百分点。
总的看来,湖北省市场主体的融资可得性初步得到了改善,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的工作成效初现。下一阶段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将继续把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落细各项政策,努力支持湖北疫后重振,谢谢。
罗延枫:下面请白鹤祥行长介绍情况。
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 白鹤祥: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外贸大省,同时也是金融大省,在广东做好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工作,责任和意义都非常重大。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了工作。
第一,加强部门联动,凝聚支持合力。发挥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的作用,健全市场主体经营与融资信息共享、稳外贸稳外资工作协同、稳企业保就业政策联动等机制,推动省市县三级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联动,联合有关部门出台金融、财税、产业、就业政策的支持措施,充分挖掘大湾区金融支持意见30条的支撑作用。
第二,广泛开展宣传,提高金融政策的知晓度。将政策宣传与银行服务推广紧密结合,通过线下宣讲、线上直播加互动沟通相结合的方式,促进金融政策直达市场主体。比如说,我们结合《无价之姐》等流量热点和客家花鼓戏等地方传统艺术,制作政策内容情景视频和图文,借助微信、抖音、直播、电台、乡村喇叭等渠道传播,让金融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第三,加强科技赋能,推进银企高效对接。有效利用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整合企业工商、税务、水电缴费等信息,缓解银企信息的不对称;我们在融资对接平台上搭建了“稳企业保就业平台”专区,向银行推送重点支持企业1.2万家。
第四,畅通融资服务渠道,让金融服务“看得见、疏得通、到得了”。我们先后梳理汇总了436家银行1822款信贷产品,在超过100个微信公众号和网站上进行推介;建立了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定点联系银行、企业商户、园区社区的制度,跟踪监测近200家定点联系企业的经营、稳岗和融资情况,督促金融机构提高服务响应的效率;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社保贷”“生猪活体抵押贷”“跨境贷”等信贷产品。
第五,落实好各项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强应收帐款融资服务,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持续加大资金的支持力度。
在以上各项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广东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新增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问题。截至7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18.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7.1%,企(事)业单位贷款比年初增加1.4万亿元,同比多增了5504亿元。
第二,对实体经济重点行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截至7月末,广东制造业贷款余额1.7万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比上年同期高了13.5个百分点。
第三,小微企业贷款“量增、面扩、质优、价降”。7月末,广东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8万亿元、同比增长34.5%;贷款的户数达到18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0万户;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余额比重达到了21.3%,同比提高了6.8个百分点;7月份,全省小微企业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是5.53%,同比下降了0.51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总行的部署,继续抓紧抓实稳企业保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增强对广东经济平稳发展的金融支持。
罗延枫:下面请张为忠总经理介绍情况。
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 张为忠:疫情以来,建设银行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落实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的各项要求和安排,制定了支持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十项举措”,特别是对湖北地区专门制定26项具体的扶持措施,专门出台纾解小微企业困难的“四专八举措”和“复工助企十八条计划”,全力助力稳企业、保就业。
一是全力以赴加大信贷供给,保障企业流动性。通过为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配置专项信贷规模等措施,加大信贷投放的力度。上半年累放企业类贷款金额超过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投放1.2万亿元;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超过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投放3800亿,发放贷款客户数达110多万户,较去年同期多30多万户。同时,瞄准疫情带来的新阵痛,重点加大对信用贷款、首贷等客户的支持力度,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占比较去年底提升超四个百分点。
二是应急救困,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陷入困境的企业提供延期还款服务,确保企业生存和持续经营。对受疫情影响较大、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的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安排。目前建行对各类企业办理延期还本金额约1700亿,为8万多户小微企业、400多亿贷款延长了还款期限。同时,对符合续贷要求的小微企业客户到期贷款提供续贷服务,纾解企业资金压力。
三是减费让利,帮助企业轻装上阵。疫情发生以后,对普惠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调0.75个百分点,对疫情防控相关行业进一步下调0.4个百分点。在大力增加信用贷款投放的同时,针对抵押类贷款,主动为小微企业代付由第三方机构收取的费用,包括抵押物评估费、财产保险费、抵押登记费,切实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四是创新产品,提高疫情背景下金融服务适应性和贷款可得性。针对疫情以来企业经营指标的变化,专门创新“云义贷”专属服务和产品,以适应受疫情影响企业,特别是医疗全产业链企业的新特征,目前已发放贷款超过900亿元。针对对稳就业起基础性作用的个体工商户,创新推出个体工商户经营类贷款系列产品,仅上半年,个体工商户贷款新增已达到去年全年新增的约2.8倍。
五是因势利导,以线上服务便利企业融资。为打破疫情对社会交往和商品流通的阻断,建行加速释放“惠懂你”APP平台服务效能,企业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即可使用,一站式办理贷款,简易式操作尤其为从未有过银行融资经历的首次贷款企业提供了便利。目前“惠懂你”访问量已破亿次,认证企业超过380万户,客户授信金额超过2800多亿。
六是授人以渔,赋能企业经营发展。开展“普惠金融百万创业者培训计划”和“金智惠民”工程,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金融普及和实用知识培训,帮助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上半年覆盖超过50万人次。利用智能撮合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发布、需求撮合、商机推荐等功能。仅一个多月时间,成功撮合重症呼吸机、防护口罩、额温仪、手术服等各类医疗服务防疫物资出口约5500万件,交易金额累计近8亿元。
下一步,建行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金融管理部门要求,细化政策措施、强化政策传导,持续做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罗延枫:下面欢迎大家围绕我们今天的主题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我想知道目前武汉地区复工复产还有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如何?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针对武汉当地出台了哪些支持保市场主体的金融措施,目前效果如何?下一步支持保市场主体的金融政策会有哪些调整?
王玉玲:根据相关部门监测情况,目前武汉市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生产经营逐步复苏,相关企业的复工率和复岗率较3月末明显提高。
为了更好地支持武汉市复工复产和保市场主体工作,人民银行武汉分行采取了一系列的金融措施,主要有四项措施比较有效。一是倾斜优惠政策资金安排。支持武汉市用好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为武汉市防疫保供的重点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资金。共向247家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216亿元,加权平均利率是2.43%;向武汉市单列支小再贷款150亿元和再贴现50亿元,并根据武汉市的实际需求,及时调增相关的额度。
二是开展了系列对接活动。我们今年搞了一系列银企对接活动,包括春季行动、金融特别行等,累计向武汉市的23081户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468亿元,加权平均利率只有4.04%。
三是拓宽武汉市企业的融资渠道。重点支持武汉市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支持武汉市地方法人银行发行金融债和资本补充债。1到7月份,武汉市共有38家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92只,金额715亿元。武汉分别占全省只数的63.9%,金额的70.8%。初审通过了武汉农商行发行100亿元小微金融债,汉口银行发行60亿元小微金融债和50亿元的永续资本补充债。
最后是联合有关部门在武汉市设立了600亿的纾困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一年期的贷款,这个贷款由市级财政全额贴息,目前已经发放专项纾困贷款401亿元。
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在全省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工作中充分考虑武汉市的实际情况,因为武汉受疫情影响在湖北最重,耽误的时间最长。所以我们会同相关部门将更多的符合条件的武汉市企业列入省级优先保障和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目前全省企业名单内近三成的企业是武汉市的企业。下一步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将会同相关部门支持武汉市纳入名单的企业,用好稳企业保就业各项金融支持工具和配套的支持措施,同时根据需要进一步增加武汉市的企业进入名单。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新华社:疫情对外贸企业冲击比较大,在此背景下人民银行尤其是广州分行采取了哪些举措来应对稳外贸、稳外资,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另外在保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又有哪些做法?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一步还将推出哪些措施?
白鹤祥:广东是外贸大省,2019年广东的进出口总额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是22.6%。在广东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保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不仅对广东乃至对全国都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广州分行按照总行和总局的统一部署,重点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稳住外贸的基本盘。经过外汇局批准,我们将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的范围由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领域,让审慎合规的银行为信用优良的企业办理贸易收支更加便利。试点启动以后,广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截至7月末,广东辖区(不含深圳)累计办理货物贸易试点业务3.24万笔,合计350.98亿美元;服务贸易试点业务479笔,合计达到1.65亿美元。
二是积极支持贸易新业态的健康发展,促进外贸提质增效。我们简化了小微跨境电商企业贸易资金的收付手续,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免于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的登记。在交易真实性基础上,支持个人以自然人身份通过外汇帐户办理跨境电子商户等贸易外汇结算。此外,我们还制定了操作性比较强的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的操作指引,提高银行和企业新业态业务的办理效率,便利业务操作和促进整个业态的健康发展。
三是推动跨境投融资各项改革政策顺利落地,支持稳外贸、稳外资取得成效。尤其是在稳外资层面,我们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的便利化业务,大幅度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截至到7月末,该项业务惠及到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400多家企业,涉及金额超44亿美元。现在大湾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辖区的任何一家银行办理境内直接投资的基本信息登记、变更、注销的业务。例如,前一段时间建行佛山分行为珠海的一家企业办理外商直接投资增资变更登记,有效降低了企业“脚底成本”。同时我们还允许大湾区内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按照净资产2倍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截至7月末,大湾区内203家企业开展该试点业务,融入境外资金折合19.14亿美元。此外,允许企业从“投注差”外债管理模式调整为跨境融资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通过跨境宏观审慎管理模式来举借外债,也大大便利了企业外债的借用。
四是优化外商管理与服务,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我们取消了单笔等值5万美元以下的特殊退汇业务登记,放宽具有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购汇偿还,便利外汇业务使用电子单证,放宽业务审核签注手续,支持银行创新金融服务等,通过进一步简化外汇业务办理的流程,畅通企业跨境资金的结算渠道。下一步,我们将在总行、总局的指导下,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支持广东稳外贸、稳外资,保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彭博社:我想问一下之前出台的小微企业信贷支持计划和小微企业信贷延期的支持工具,这两个工具落地的情况怎么样?下一步有没有扩大的安排?
高飞: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为了更好地落实金融稳企业保就业工作任务,在前期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基础之上,6月初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创设了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到现在运行了2个多月,总体上社会反响良好,政策效益持续释放。
首先看一下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出台以来,6月和7月两个月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落实、主动对接,通过贷款展期、无还本续贷、调整还款计划、还旧借新等多种方式,一共支持了50.6万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1.44万亿元到期贷款本金延期。其中有47.1万家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本金4126亿元延期,2.8万家其他中小微企业贷款本金8448亿元延期。其中,地方法人银行对32.9万家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6221亿元的到期贷款本金实施了延期,这中间包含了31万家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2438亿元本金延期,1.8万家其他中小微企业的3438亿元本金延期。从这个工具来看,基本达到了我们预想的效果。
另外一项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工具,我们统计从3月份到7月份,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6万亿元,同比多发放了5017亿元,其中1到5级地方法人银行累计发放6240亿元,同比多发放1670亿元,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发放占比明显提高,前7个月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的新增额占全部普惠小微贷款新增额的26.1%。
从这两项工具的政策实施来看,效果初步显现,普惠小微贷款余额7月末同比增长27.5%,创历史新高。对于各类市场主体的覆盖面和服务的深度都大大加强。同时我们也在密切关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效果和面临的一些新情况。当然这两项政策本来就是阶段性的政策,也要根据市场的实际变化情况进行微调和完善。比如说延期还本付息,目前观察到的普惠小微贷款的延期率接近30%,比我们预计的要略低一些。据了解,其中一个原因是近一段时间在各方努力之下,整个社会经济恢复正常运行有比较好的进展,所以很多企业经营性现金流也发生了好的变化,他们也不再申请延期。所以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我们的政策,目前来看,政策支持的力度是够的,也是适度的。目前没有扩大支持计划的考虑。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人民日报:建行作为国有大行一直是服务大客户、大企业,现在在政策要求下还有建行自身的转型当中,在服务小微企业包括帮助他们纾困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张为忠:大银行过去的底蕴积累和优势主要是在服务大客户方面,如何在服务大企业、大客户的经验基础上做好小企业、小客户,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首先,作为国有大行,要主动承担大行责任和社会担当,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别是疫情发生以后扮演好社会角色。其次,要发挥大行资金优势、风控优势、科技优势以及历史形成的战略优势。第三,要思考判断大势,即从客户市场角度判断银行大势,其一是金融科技大势,其二是经营下沉趋势。 如果把这几项事情做好了,大行在小微金融领域是大有可为的。建设银行一方面利用服务大客户、大企业所形成优势,通过发展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业务,推进小微金融服务发展。另一方面,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推进线上化经营、数据化经营、平台化经营,提升了对长尾市场的服务能力。前几天郭树清书记讲了建行有一个APP可以3分钟贷款,实际上就是我们在应用市场交付的“惠懂你”APP,只要下载了这个应用,即可享受7X24小时服务,几分钟就可以获得贷款,而且主要以信用贷款为主,效果非常好。
今年上半年,建行普惠小微贷款已经破万亿,余额新增达到了3400亿,客户服务量达到了110万户,并且通过推动线上服务,大大提高了线上服务能力和线上服务的覆盖度。同时,建行针对疫情特殊情况,将普惠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下调0.75个百分点,对疫情防控相关行业进一步下调0.4个百分点。此外,坚持数据化经营模式,对外连接以政府类为核心的各类数据,对内整合内部积累数据,综合运用内外部数据交叉验证分析客户的信用状况,挖掘构建和评价判断客户信用的能力获得大大提升,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信用贷款客户占比和首贷客户的覆盖率不断提升。
在产品供给方面,建行今年将原有企业法人客户服务优势进一步下沉到个体工商户和自主创业群体,创新了个体工商户经营快贷、商户云贷等系列贷款产品,取得了一定成效。
总的来说,建行在做好大客户的前提下,用数据经营的方式和线上化、平台化作业方式,对外改写信用挖掘方式,对内改写内部作业流程和经营逻辑,不断提升了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希望下一步大家能够持续关注建行小微金融服务。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我的问题也是关于湖北的,我们知道为了支持湖北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央出台了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目前金融方面的政策落实情况怎么样?
王玉玲:中央出台了支持湖北的一揽子政策,里面有六项是涉及金融部门的。政策出台以后,湖北省政府特别重视,工作抓得特别紧。在人民银行等部门支持下,我们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坐在一起研究如何落实,已经对六项政策研究了17项落实清单,这个清单下面还有很多的具体条目、责任人、具体措施。
六项政策目前的落实情况是这样的。一是在保障信贷需求方面,我们鼓励金融机构为湖北单列信贷规模。目前所有全国性的银行在湖北的分支机构都由总行单列了信贷规模。省内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投放,刚才我介绍湖北省连续5个月贷款同比多增,这个很不容易,因为2月份下降得非常严重,2月份基本全部是停工停产。1到7月份湖北的贷款增量达到了4659亿,同比多增247亿,基本上追平了去年的同期水平。
二是在减费降息方面,我们要求金融机构做好贷款差异化的定价,向实体经济让利。目前所有非法人银行均实施了FTP(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减点,一年期FTP平均水平比上年末下降了65个BP。1到7月全省金融机构通过落实延期还本付息、FTP减点、利率市场化改革、减免收费等各项措施,累计向湖北企业让利349亿。
三是在助力企业纾困方面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安排,并免收期间罚息。目前全省金融机构已经对46万笔的贷款进行了延期还本付息,涉及本息3556亿,惠及28.2万家企业。
四是在创新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方面,人民银行总行为湖北再安排73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推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这两项我们正在落实,而且有初步效果。到7月末全省利用再贷款、再贴现发放的优惠利率贷款是999亿元,惠及企业9.5万户,首批纳入延期支持工具的贷款本金是61.59亿,惠及企业七千余户。列入两批信用贷款支持计划金52.89亿元,惠及企业2万余户。
五是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方面,全国新增的公司信用债券净融资向湖北倾斜。1到7月份全省68家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144支,金额1010亿元,这个数同比分别增长了40%和34%,这是前所未有的增长。其中26家企业发行疫情防控债33支,金额227亿。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在支持中小银行发展方面,我们通过推进改革和补充资本,持续增强地方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目前已经初审通过了四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160亿元小微金融债和116亿的资本补充债券。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金融时报:大湾区的金融改革创新大家一直非常关心,5月份的时候央行发布了金融支持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想请问最近这段时间以来,大湾区金融改革创新有哪些新的进展?
白鹤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5月份,人民银行联合其他部委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这个意见发布后,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以此为契机,坚定不移地继续推动金融对外开放。同时面对当前的形势,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保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我们重点在五个方面做了相关工作,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一是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意见》的实施方案,确定了部门的职责分工,从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合作等方面细化80条具体措施,现在已经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和金融机构。
二是继续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在跨境人民币方面,将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业务试点从广东自贸区的3个片区扩大到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进一步简化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结算手续。1-7月,大湾区内地9个地市与港澳发生跨境人民币结算16813.5亿元,人民币占跨境收支的53%。也就是说,人民币已经成为大湾区的第一大结算货币。在外汇管理改革方面,将贸易便利化的试点范围由货物贸易扩大到服务贸易,为优质企业简化业务流程;同时,推进银行跨境电商创新业务和支付机构外汇业务,支持贸易新业态的发展;实施了一次性外债登记以及境内直接投资的登记改革,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脚底成本”。
三是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配合做好跨境理财通试点方案等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早日落地实施。港澳居民的代理鉴证开户的业务也稳步推进,到7月末,内地银行已经累计为港澳居民开立内地的个人II、III类结算帐户10.8万户。同时,我们指导中信银行广州分行作为第二家试点银行开展自由贸易(FT)帐户业务,落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首笔外币贸易融资资产跨境转让业务,全国首笔港澳台居民自助查询信用报告业务也在珠海落地。
四是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创新水平。推动广州市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试点,还依托外汇局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开拓资本项目收支便利化真实性审核的应用场景,指导银行开发直联区块链系统,实现与该平台的直联。到7月末,该平台在广东辖区共接入银行52家、服务企业579家,完成应收帐款融资金额合计94.6亿美元。
五是深化跨境金融合作。在人民银行总行的指导下,我们正在联合澳门金管局构建粤澳反洗钱监管合作机制,准备研究建立跨境金融创新的监管“沙盒”,分阶段试点开展同一金融集团内部关注名单的联动核查工作,并探索建立跨境新型金融项目产品洗钱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在跨境创新型金融产品推出之前,充分评估洗钱风险因素,促进风险防控的关口前移。
下一步,我们将逐条推进落实《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逐步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提升外汇管理与服务水平,支持稳外贸、稳外资,保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并推动跨境理财通落地,争取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等试点,探索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推动粤港澳反洗钱、征信、金融消费者保护等合作事项取得突破,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新京报:如何在稳企业、保就业的同时可以防止资金流向失信甚至是违法违规的企业,以及如何避免多头授信以及套利的行为?
王玉玲:关于这个问题总行在设计政策的时候就已经有所考虑。人民银行总行出台了《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指引》,里面明确规定各地在建立重点企业名单时要充分考虑对于经营异常和贷款违约、严重失信的企业不能纳入,我们在实践当中也是认真落实。湖北的“金融稳保百千万”工作方案里也明确规定,对于违法违规或失信的企业不支持纳入名单,在初期审查时我们剔除了34家企业,我们认为他们有失信和违规的信息,所以没有纳入。通过人民银行湖北辖内各级行和金融机构相互之间进行校验,包括充分利用征信系统。
同时人民银行武汉分行对1118家省级重点企业建立融资对接的台账,定期跟踪监测相关企业的经营状态和融资情况,我们发现有多头授信的情况会向银行进行提示,要求银行必须是在用途合法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审慎发放多头贷款。
白鹤祥:商业银行在利用人民银行建设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过程中是可以有效防范多头授信和套利的行为的。除此之外,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还搭建了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简称“粤信融”。“粤信融”整合了企业的工商注册、税务、水电费缴费、国土资源、环保等等各方面的数据信息,通过发挥非信贷数据的补充作用,以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同时防范信贷资金流入失信企业。截至7月末,“粤信融”平台累计采集了广东省有关部门、21个地级以上市、1300多万市场主体约6亿条数据信息,累计撮合银企融资对接7.4万笔。
下一步,我们将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加上商业银行的支持,有效整合各方数据,真正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让数据信息在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防范资金的多头授信、套利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张为忠:防范严重失信人获贷及套利等行为是商业银行一直在研究的课题,也是监管的重点方向,根本上还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效的信贷供给和退出机制的问题。
首先在选客上,依托于整个信用体系建设,利用财务数据以外的替代性数据对客户经营情况进行客观真实地研判非常关键。在贷前选客环节需要做到标准化、体系化、数据化,才能真实地选对客户,防止失信客户进入,并通过线上线下对接,对疑似客户进行重点核查,从而对客户的申贷意愿、贷款动机、交易状态、贸易背景真实性、还款能力等进行科学评估。
第二,在贷中授信环节,要在合理评价客户还款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额度管控机制。如通过人行征信系统,可以了解企业在金融机构的整体授信情况、多头贷款、信用状态等,商业银行在此基础上设定相应的规则和标准,通过风控模型,对多头授信和过度授信等问题进行管控。
第三,在贷后管理中,建行目前进行了线上化、智能化地跟踪。如企业在建行贷款以后,在其他银行又有贷款,贷了多少,会进行及时、持续的跟踪,保证贷款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对称性。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及时做好线下的验证和核检。
第四,是做好反欺诈。现在市场上有一些专门欺诈和套利的行为,并形成了产业链条,通过伪造数据、买客经营等进行骗贷。因此,反欺诈能力对商业银行来说就非常关键,建行目前通过构建欺诈客户名单、筛查规则、反欺诈识别模型等,持续提升识别和防控能力。
总的来说,在这个过程中,一是要解决好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问题,二是要解决信贷管理中的信息对称性问题,形成持续、一致的整体流程管控,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罗延枫:请继续提问。
上海证券报:央行在保市场主体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市场化手段?刚才介绍今年前7个月共发行了公司信用债7.1万亿,今年以来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怎么样?呈现出和往年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高飞:我们在制定和研究相关政策的时候,首先就是要强调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原则,使得政策能够激励相容。比如说一开始在3000亿专项再贷款的时候还是企业名单式管理,那是在相关防疫保供企业急需资金的特殊情况下,相对来说指向性更强一些。到了1.5万亿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实施的时候,更多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在利率上也更加市场化。另外一个例子就是6月初出台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在支持的方式上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而是通过给予这些地方法人银行相应的政策激励,适度分担他们在开办业务的成本,比如说企业延期还本付息了,或者是提供了信用贷款,银行相应的成本会增加,我们进行适度的成本分担。另外一方面又注意不大包大揽,不越俎代庖,把握好这个平衡和度,既能引导加大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的支持力度,又有助于切实防范道德风险等问题。在支持对象的选择上,前面几位人民银行分支行的领导和建行都讲到了,都是由金融机构独立决策,根据市场化的原则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这样他们一定会支持那些在疫情发生之前经营很正常、只不过是因为疫情的原因发生了暂时困难的企业,而不是支持那些已经丧失了持续经营的能力和救助价值的僵尸企业。
从客观规律来看,也只有坚持市场化的原则,才能够保持和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也才能有效地避免政策出现一些“副作用”和“后遗症”。另外我在前面提到的支持企业发债融资,支持商业银行发行小微金融债,推动供应链的金融创新等等,也都是保市场主体中重要的市场化手段。
关于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这些年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很快,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先后建立了复工复产企业的债券融资对接机制,也指导各市场基础设施加大了对受疫情影响地区的债券发行登记、交易托管等方面的费用减免力度。更重要的是积极发挥债券市场正常的融资功能,今年前7个月中国债券市场一共发行各类债券31万亿元,同比增长19.4%,截止7月末,债券托管余额是10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了10.4%。从特征上看,也出现了量增价降的特点,很好地承担起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任务。比如说公司信用债,从总量来看,债券供给显著增长,今年前7个月企业发行债券7.1万亿元,净融资3.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7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发债4762亿元,同比增长47.9%,净融资1596亿元。从发行量、净融资都是近三年的新高。同时还支持了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专门的疫情防控债券约5600亿元。
从价格上,今年以来总体上整个债券市场的发行利率是下降的,从阶段性来看有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但总体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前期因为疫情的影响,利率下行是比较多的。近一段时间以来因为整个宏观经济出现暂时性的向好趋势,债市利率有所上行。最新8月18日的数据,一年期3A级的信用债收益率是2.93%,相比4月份最低点是上升的,但是比上年末还是要低25个基点。
下一步,人民银行仍然会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原则,在发挥好政府作用的同时,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继续做好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罗延枫:因为时间有限,今天的这场发布会就告一段落。这是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一场,媒体朋友有想了解和关注的问题可以关注我们后续的发布会安排。另外,人民银行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都开设了保市场主体的专栏,发布有关政策措施和进展成效,欢迎大家关注和支持。
非常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也感谢各位嘉宾,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