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好产业壮大文化振兴计划
提升跨越发展软硬实力
按照市委统一安排,从3月到5月,“六大兴市计划”将分6个专题进行学习。3月29日上午,市委召开中心组学习会专题学习“产业壮大计划”和“文化振兴计划”。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大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刘云分别作“文化振兴计划”和“产业壮大计划”专题报告。
文化振兴计划:实施“五大文化振兴工程” 处理好“四大关系”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新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何大海首先对文化振兴计划的深刻内涵进行了阐释。从历史的角度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从现实的层面看,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从发展的角度看,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
何大海指出,围绕实施文化振兴计划的总体布局和奋斗目标,我们要大力实施精神文明创建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文体惠民覆盖工程、城市文化塑造工程、文旅产业倍增工程等五大文化振兴工程。
“加快文化发展,既是一个地区增强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最终目的。”何大海强调,实现文化振兴必须处理好“四大关系”。一要正确处理“主”与“多”的关系。弘扬主旋律,是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本质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倡多样化,是文化繁荣的活力所在,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二要正确处理“教”与“乐”的关系。文化既能愉悦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知识,又能陶冶人的情操、涵养人的品德;既有社会教化、引领风尚的功能,又有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作用。三要正确处理“政”与“企”的关系。在推进“文化振兴”过程中,遵循文化自身发展规律,要求党委政府发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作用,着力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要求企业发挥在文化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全力推进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四要正确处理“管”与“放”的关系。“管”,就是要把文化有效管起来,不能放任自流;“放”,就是要让文化迸发出活力,不能死气沉沉。
对实施文化振兴计划的保障措施,何大海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扩大文化交流,营造浓厚氛围。
产业壮大计划:抓好园区平台建设 提升产业集聚度
“从产业与城镇化的关系可以看出,产业与城市是融合、共存、平衡、协调发展的关系,产城一体的发展战略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刘云说,产业包含着强烈的时代特征,21世纪的产业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产业升级和实时依靠高新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产业发展与产业的生存环境有紧密关系,产业园区要有主导产业,要提升产业集聚度,优化环境,做好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
对我市产业发展的思考,刘云指出,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左右,食品饮料、油气盐化工、纺织、机械、电子等五大产业所占比例约为“33211”。食品饮料、油气盐化工和纺织产业要引导鼓励企业实时进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机械产业大有可为,是现代任何新兴产业都离不开的基础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必须在这个产业下功夫。遂宁要利用3-5年时间,让最后两个产业超过前面的传统产业。
对实施“产业壮大计划”,刘云强调要抓好园区平台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度。一要做好天然气产业园的规划,大力发展附加值高的“玻璃烧造”产业。二要特别注重动力级锂电池产业。三要注重机械产业的培植。四要注重生产型服务产业的培植。五要注重农业产业园区的培植。六要注重技术创新,培植科技型创新企业。七要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市领导杨云明、孙志毅、余海元、刘晓晨、刘德福、蒋海斌、罗仁树、唐光贵、王正平、戴见明、胡家正、何洪、张云尧、周通、欧斯云、陈子明、唐天志、赵晓云,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兰新华,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辉,四川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胡碧玉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