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模式”在全国推广,四川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走在全国前列
核心提示
从2006年起,遂宁市启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2014年,人民银行将遂宁确定为全国首批、我省首个 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
为解决融资难,人行遂宁中心支行牵头搭建“一库两网一平台”,为小微企业画“信用肖像”,同时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查询平台。
遂宁市以信用为导向,促进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44个部门联合开展“守信红名单企业”评选,为红名单企业提供便捷、优惠贷款等22项政策支持。
在2014年捧回“守信红名单企业”招牌后,四川蓝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为民就将牌子放在办公室陈列柜最显眼处。
“这块牌子值钱哦,遂宁市商业银行等多家银行给我们贷款利息优惠,去年以来已经累计节省贷款利息50万元!”李为民表示。
从2006年起,遂宁市启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2014年,人民银行将遂宁确定为全国首批、我省首个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遂宁推出包括小微企业“信用肖像”、评选“守信红名单企业”等举措,被人民银行评价为“遂宁模式”。今年7月,人民银行总行在遂宁召开现场座谈会,向全国推广“遂宁模式”。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全省推广“遂宁模式”过程中,其他市州并非一学就灵,这是为何?缘起融资难,引出小微企业“信用肖像” “催猪不吹牛”,这是遂宁通霸饲料公司曾经的广告词,董事长段吉良因此成为业内名人。但在2008年前,通霸饲料没有银行贷款,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规模始终上不去。2008年遭遇行业寒冬,行动不便的段吉良坐着轮椅到人民银行遂宁中心支行,急寻贷款支持。“以他当时的情况,哪家银行也不敢放贷!”人行遂宁中心支行负责人杨屹东介绍,“他是典型的小微企业做法,口袋账,拿不出报表,企业信用形象是模糊的。”
通霸饲料遭遇的融资难题在小微企业中很常见,人行遂宁中心支行做过一个调查:2008年,遂宁有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仅380多家,占当时遂宁小微企业总量不到5%。
随后,银行专家帮助段吉良理顺企业账目,提供金融培育。随着企业各项信息逐渐明晰,来自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的1750万元贷款随之而来。有了钱,通霸饲料发展迅速:2008年营业收入700万元,到去年营业收入超过5800万元。
2011年,人行遂宁中心支行牵头启动“一库两网一平台”建设,开始更大规模地为当地小微企业勾勒信用形象——即建立信用档案。“一库,即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相当于全市小微企业的‘信用肖像’。”杨屹东介绍,数据库里搜集了企业30大类,330项信息,包括企业营业收入如何,水电气费是否按时交纳,是否拖欠员工工资等,企业信用形象一目了然。截至今年7月末,遂宁市为1.35万户小微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
遂宁信用网、遂宁金融网、融资对接平台即“两网一平台”,起到信用信息发布、融资对接作用。截至今年8月,221户企业通过对接平台融资近34亿元。“守信红名单企业”评选,则是遂宁的创新作法。来自环保、工商、银行等单位的44位专家,“一票否决”制评选红名单企业,获评企业能得到包括金融、行政等22项扶持政策。截至今年上半年,遂宁市107户“守信红名单企业”中,有95家企业共获得72亿元贷款,利率较遂宁全市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企业节省财务费用8700万元。
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也推动了企业融资,自2011年以来,遂宁市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9%;2014年全省金融生态环境测评中,遂宁市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难题画“像”不易,模式并非一试就灵
“目前全省21个市州推广遂宁模式,全面开展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方昕介绍,“绵阳、凉山、广安等做得较好,好些市州有框架但内容远远不够。”
“省内一些市州政府推动不够,信用体系建设进展缓慢。”业内人士认为。
“遂宁模式”被广泛复制,为何却不能迅速起效,难点在哪里?
首先是构建数据库难。“企业信息分散在30多个部门,信息采集难!”人行遂宁中心支行副行长罗鸿勇表示,“没有信息,一切是空谈。”即使在遂宁,数据采集过程也并非在每个部门都顺畅,很多小微企业还没意识到信用档案的价值,不愿主动提供企业信息。
当初为推动信息采集,遂宁市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26个市级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安排200余万专项资金,建立综合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信息采集和共享。“干得不好的部门,年终考核最多要扣2分。”遂宁市金融办主任雷奉军介绍,部门评优排位中,0.1分的差距都会影响三四个名次,如果扣2分,影响巨大。
在政府的强势推动下,截至今年上半年,遂宁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共采集到遂宁1.35万户小微企业的15万余条信息。
信息收集了,整理加工是另一个难题。“要进行信息清洗,这是巨大工作量。”罗鸿勇表示,同一家企业,可能不同部门显示的名字略有差异,不能张冠李戴;信息量庞杂,要区分哪些有用。在信息统一录入系统后,还要对大数据深加工,甚至设计出产品后才能有助于金融机构使用。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霍伟东认为,市州推进慢有现实原因: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长期看价值大,但短期却是牵涉面广、投入大不易见成效,遂宁都是做了近10年才有今天的效果。“构建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需要一步步做扎实,不可能一蹴而就。”
目前,全省各市州纷纷搭起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框架,全省层面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也在计划之中。“全省联网后,借此也可倒逼各市州加快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分析人士认为。
未来探索市场化运作手段
最近,建行遂宁分行行长朱虹在认真研读《金融道·把钱贷给谁》这套书,其中讲小微信贷的内容占了大部分。
“我们需要权威的企业信用信息作为筛选客户的重要依据。”朱虹介绍,近三年,建行遂宁分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新增5.7亿元,增幅250%。
另一家遂宁本地银行——遂宁市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需求同样强烈:目前该行小微贷款余额占该行总贷款余额近70%。
“政府支持、人行推动”,遂宁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行政力量起到关键作用。但如何从行政推动转为市场运作,让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能持续运转?
霍伟东认为,答案在于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推动转型的最大能量。”
有需求,还要有好产品才行。霍伟东建议,在信息采集阶段就探索更多市场化手段,另外建议引入社会化的专业力量进行数据加工,设计更多创新产品。
推动小微企业信用体系运作市场化,一些体制机制的新安排也在进行。
今年2月,遂宁市金融学会发起成立的遂宁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正式开业。这个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运作思路就是实体化、社会化、市场化。
“希望将来能依据我们的信用信息甚至信用评级,企业在手机上申请贷款,银行瞬间就能放贷。”遂宁金融信用信息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对话 “遂宁模式”击中了市场痛点
如何在省内推动扩大试点范围?同时让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更大作用?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中国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毛道维教授。
记者:遂宁经验出成效原因是什么?
毛道维:根本原因是国内信用信息市场发展不够。国外发达国家,个人有信用评价,企业有信用评级;国内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完全是空白。遂宁试点经验恰好击中了市场需求痛点,所以逐渐显出成效。
记者:该如何推广试点经验?
毛道维:应该两方面发力,一是空间扩展,将“遂宁模式”复制到省内其他市州,最后建立全省层面的信息库;另外是领域扩展,从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到农户信用体系建设,最后甚至扩大到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
要将试点经验有效推广到其他市州,可以从运作方式等方面考虑,由人行、地方政府帮助克服不同政府部门之间条款分割、信息孤岛等障碍;同时让大数据公司参与,引入市场力量。
记者:这个市场化过程有无风险?
毛道维:要防止信用信息泄密。通常情况下,没有本人授权,其他机构是不能查询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的。市场化的同时要规范化。未来社会机构肯定会更多介入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制作、评级领域,相关的规范工作要走在前头,政府相关部门应有提前准备